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中國B2C第一股”麥考林面臨退市

股價不足上市時1/4,迷你倉現金流吃緊;分析稱,若發展頹勢無力扭轉或賣殼自救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月20日收盤,麥考林股價為3.91美元。2010年10月26日,麥考林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其最高股價達18.50美元。曾經頭頂"中國B2C電商第一股"的麥考林,從曾經的明星股票已經走到退市邊緣。"在IPO衝動下,被資本帶入歧途,過度包裝、為上市進行盲目的擴張。"麥考林以其暴露出的諸多問題,成為電商類中概股的反面典型。獨立電商分析師陳壽送認為,麥考林的問題,"是目前電商中概股問題的集中體現。"分析稱退市只是時間問題"繼續現在這樣的經營狀態,麥考林退市只是時間問題。"獨立電商分析師陳壽送說。"中國B2C第一股"麥考林,從2010年上市之初的"巔峰"跌落。今年5月,麥考林在一季報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中備受冷遇:公司CEO顧備春和CFO張磅雙雙出席了會議,等待解答分析師提出的問題,但是並沒有分析師打來電話進行提問。這種尷尬,對於麥考林來說也已非首次。2013年二季度財報顯示,麥考林電子商務業務的營收占比,已從2012年四季度的45%減少至30%,不到公司總營收的1/3。此外,其在二季度的呼叫中心及線下門店的業績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麥考林自上市以來,股價"高台跳水"。上市首日,麥考林的開盤價為17.5美元,報收于17.26美元,與11美元的發行價相比,大漲56.91%。首日最高股價達18.50美元。這也是麥考林上市以來的最高股價。截至美國東部時間9月20日收盤,麥考林股價為3.91美元。這與其上市時股價最高值的18.5美元相比,已不足1/4。同時,公司現金流方面也十分吃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麥考林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餘額為720萬美元,較2012年12月末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餘額1330萬美元減少將近一半。獨立電商分析師陳壽送告訴新京報記者,如果持續目前的經營狀態,麥考林退市只是時間問題。曾引領電商海外上市風潮"麥考林為中國電商赴美上市開了一個好頭。"2010年10月,麥考林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之時,外界曾有這樣的評論。2010年10月26日,麥考林登陸納斯達克。自此,中國B2C企業的IPO浪潮正式到來:同年12月,當當網緊隨麥考林之後登陸美股;2012年4月,唯品會登陸美股;2013年6月,蘭亭集勢登陸美股。京東、凡客也幾番傳出籌備赴美IPO的動向。分析人士認為,正是麥考林的IPO,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電子商務企業的上市進程。麥考林代表"中國B2C"第一個走向了納斯達克,不少電商業內人士並不認可。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說,他始終都不認同麥考林"B2C第一股"的身份。"我從不認為麥考林是中國電子商務第一股。"胡延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作為靠"目錄郵購"起家的企業,麥考林的線上業務並未占據最大比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目錄郵購和線下實體都是它的絕對主力。"所以麥考林充其量是'郵購第一股',是'融資上市技巧第一股'"。"當麥考林在美國上市的時候,淘寶、凡客、麥包包等一幫兄弟都笑了。"易迅通CEO于斌說,"靠著一個大倉庫和一幫騎著電動三輪的快遞員賣出的一些不知道品牌也不知道什麼材質的包包,竟然也能在美國上市。看來在中國上市門都沒有的企業,在太平洋的那端開的那扇窗戶竟然那麼敞亮。"古坦科技創始人石安曾分析稱,"也要看到,中概股海外上市後所曝出的一些負面消息比如財務造假等,正使海外投資者對中概股產生越來越多的質疑,甚至不乏惡意做空。再加上企業IPO後面臨的業績壓力等,都使中概股海外上市的路並非如想象中那麼美好。"2010年11月底,麥考林上市一個多月後披露了Q3財報,隨即股價出現"高台跳水"式暴跌,接下來的半個月內,股價遭遇腰斬,跌幅近50%,並持續下滑。同年12月,麥考林因"過度包裝"陷入誠信漩渦,遭遇美國投資者集體訴訟。指控稱,公司在與IPO有關的《股票註冊上市申請書》以及《招股說明書》中包含或允許包含重大錯誤或誤導聲明,違反了1933年《證券法》。2012年5月,麥考林股價首次跌破1美元,曾經的"B2C第一股"開始被預言"退市"。陳壽送表示,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上市對電商品牌麥考林來說,影響是"災難性的"。京東CEO劉強東曾發表觀點稱:從麥考林目前公開的消息來看,投資人主導操控味道濃厚。投資人有時是天使有時是魔鬼。做好電子商務必須有實業家的心態和方法。如果這場集體訴訟敗了,麥考林很可能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第一摔,對整個行業影響巨大。被資本"牽著鼻子走"麥考林赴美上市,"從資本的角度而言,完成了上市套現的使命",代表紅杉資本的沈南鵬或許是最大贏家。2011年3月,紅杉資本將所持麥考林29%的股份出售給新浪和中國動向,從中套現約1.15億美元。股份變動後,紅杉資本仍持有麥考林33.8%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2008年,紅杉資本以8000萬美元獲得了麥考林的絕對控股權。賣出29%的股權,紅杉資本已經連本帶利一併收回。在此之前,代表紅杉資本的沈南鵬在麥考林的持股比例高達75.9%,遠超麥考林創始人CEO顧備春的13.8%,陳壽送認為,話語權的缺失,導致了麥考林在戰略上嚴重聽命于資本,表現在IPO過程中,甚至是被資本"牽著鼻子走"。麥考林上市之前的數據顯示,在資本大肆介入前,麥考林曾經確有過較為優良的業績。據麥考林招股書顯示,在上市之前的三年裡(2007-2009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411.2萬美元、355.2萬美元和721.2萬美元。"麥考林各項運營指標並沒有達到相對穩定的程度,上市為時過早,資本盲目將其推上市無異于趕鴨子上架。"陳壽送說。"資本有自己的回報周期,麥考林這家企業什麼時候上市更合適,這不是資本考慮的問題,資本考慮的是我如何在一定周期內收回我的投資,保證自己在周期內掙到錢,完成交易。麥考林替紅杉掙到了錢,對於紅杉來說,這筆投資已經是成功的。""但是對於麥考林這個電商品牌來說,被資本控制嚴重,業務發展缺乏自己獨立性,反複調整戰略,失去了最好的市場機會。這個企業已經很難有所作為了。"上市前的兩年裡,在紅杉對麥考林迅速IPO的壓力下,麥考林開始了大幅擴張。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大量開設線下實體店,快速包裝出規模和業績。靠著"線上+實體+郵購"的"三位一體"模式,紅杉資本幫助麥考林成功赴美上市,並在上儲存倉之初贏得了美國資本市場的追捧。陳壽送告訴新京報記者,對於紅杉來說,即使上市後不久即深陷泥沼,麥考林仍然是一個資本運作的成功案例。"從資本的角度而言,已經完成了上市套現的使命。"電商分析師魯振旺曾撰文稱,紅杉資本收購麥考林之後採用的是並購式PE慣用的手法,拿到企業控制權後,通過各種手段降低成本、催肥企業、把財務做漂亮,快速上市、力求回報。"雖然對紅杉資本來說,不一定是一場失敗,但是對於被並購的麥考林,幾乎是能夠預見的失敗。"線上與實體"左右手互搏""要做電商,你搞什麼實體店?"胡延平認為,麥考林自稱發展B2C,又大量開設線下店面,這本身就是衝突的。胡延平對新京報記者說,麥考林最致命的錯誤就是違背了電子商務"輕"的常識。急速擴張的線下實體店給麥考林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上市包裝歸包裝,不是不可以包裝,但麥考林的包裝明顯過於盲目激進了,大方向是錯的。"胡延平稱,"近幾年新創的實體店品牌,落馬的落馬,關閉的關閉,收縮的收縮,實體店的商業模式本身已經在走下坡路了。這個時間點開大量的實體店,成本高,效率低,非常不明智。"除此之外,麥考林"線上+實體+郵購"的"三位一體"戰略,在實際操作中還導致了"自己同自己的競爭",按業內人士的話說,"左右手互搏。"按照多渠道零售的布局,三個渠道各司其職開展營銷,麥考林的官網"麥網"在網上賣衣服,實體店在線下也賣,郵購則可通過目錄進行電話營銷。但是,在渠道類別差異並不大的情況下,很長一段時期內,麥考林的線上和線下形成競爭關係。麥考林CEO顧備春曾解釋麥考林多渠道戰略稱,有些人習慣于在網上購物,有些人則必須要在實體店體驗過才能作出購物的決定。據報道,曾有加盟商抱怨,麥考林零售店存在的意義只是作為"網購的試衣間"和會員推廣渠道,缺乏盈利空間。9月11日,記者以加盟者的身份致電麥考林,詢問在網店與實體店渠道重疊的情況下,加盟利益是否會受影響。麥考林北大區區域負責人金先生告訴記者:"會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我們實體店和網店有著不同的進貨渠道,你開實體店,可以不和網站進一樣的貨嘛。"麥考林魯豫區負責人陳燕則稱,網店與實體店的重疊度在不斷降低,目前,麥考林實體店的貨品和網上的貨品大概只有十分之一是一樣的,"總體來說不會影響實體店的銷售。"至此,麥考林似乎陷入了多渠道零售模式的悖論中。若實體店與網店發生渠道衝突,麥考林就會發生"左右手互搏"的尷尬:網店由於成本優勢,將拖累實體店的業績;若實體店與網店渠道不衝突,貨源品類各自獨立,則喪失了實體店的"體驗"意義,又與顧備春所稱多渠道零售的初衷相違背。業內人士認為,對於麥考林來說,多渠道零售模式已經失控。"受控于資本導致了戰略不清晰,麥考林被牽制得失去了重心。"無力扭轉頹勢或賣殼自救為扭轉頹勢,麥考林做過不少嘗試:關閉線下實體門店、引入合作伙伴等,但似乎收效甚微。據瞭解,從2011年開始,麥考林開始終止線下實體店的擴張,實體店數量正在銳減。麥考林一位區域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麥考林在全國直營店和加盟店的總數量"大約在400家左右"。這個數字與麥考林開店最高峰時期(2010年)的近500家相比,已經減少了約1/5。2012年年底,麥考林和韓國Giosis成立合資公司"趣天麥考林",試水開放平台,Giosis占股60%。胡延平告訴記者,麥考林此時的平台化嘗試為時已晚。在國內,以天貓、京東、當當網等為代表的電商平台已經把市場幾乎瓜分乾淨。麥考林下一步何去何從,顧備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將"關注公司品牌建設",至於向哪個渠道發力,"還要看哪一個渠道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利潤。"對三個渠道發展都不盡如人意的麥考林來說,可供選擇的餘地並不大。如今,麥網也與麥考林漸趨脫離。9月中旬,記者致電麥網,網站客服告訴記者:"麥網里有很多品牌和店鋪,麥考林只是麥網中的一個店鋪,我們這邊沒有麥考林的聯繫方式。"至於麥考林曾經的王牌——目錄郵購,已悄然淡出人們的視野。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麥考林公司幾個不同部門,向其工作人員咨詢"郵購訂閱"服務及"產品目錄"的下落,多個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不知道"、"現在好像已經沒有了"、"您去網上買吧"。在麥考林2013年二季度財務報表公佈之後,資本方面傳出消息稱,麥考林持續虧損,已面臨退市,有可能被其他運營良好的中國電商借殼上市。雙方都在就此事談判。另有消息稱,目前麥考林的大股東已在考慮退出,麥考林面臨被賣命運。資本分析人士稱,對於現在靠自身已經無力扭轉乾坤的麥考林來說,若真能被借殼,實現"賣身自救",也是一種較為理性和理想的選擇。■ 延伸麥考林"並非個案"在資本市場的不如意,麥考林並非中概股中的個案。獨立電商分析師陳壽送認為,麥考林的問題,是目前電商中概股問題的"集中體現。"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總經理胡延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電商中概股現在正處在"畫餅"和"把餅做出來"的過渡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中概股"做出了餅",甚至超乎投資者的預期,另外一些大大不及投資者的預期。胡延平稱,麥考林顯然是後者的典型代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中,曾經瀕臨退市和正面臨退市的企業已達40家以上。近日,天鷹資本發佈了《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白皮書》,該報告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內地企業海外上市活躍度繼續降低,僅有19家在海外5個資本市場上市,同比上市數量減少近半。業內人士指出,中概股屢曝"誠信危機"和公司治理問題頻出,是影響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主要因素。而像麥考林這樣,從曾經的明星股票到瀕臨退市的經歷,對很多國內企業來說,也是一種警示。陳壽送說:"麥考林通過資本的過度包裝,將公司包裝成了一個貌似很成功的案例,背後卻沒有業績支撐,內部運營的真實狀態被遮蓋。從某種程度來說,麥考林並非個案,而是電商中概股問題比較典型的集中體現。"陳壽送認為,如果麥考林一開始沒有被資本綁架,沒有急於上市,而是專心按部就班發展出自身優勢,那麼現在它面臨的情況應該會單純得多。胡延平則認為,麥考林如今的境況,給電商類中概股的�示是,電商企業應該腳踏實地,目標要專注,並在IPO的衝動下保持清醒,正確評估自身和市場。易訊通CEO于斌撰文稱:"我們無法推斷麥考林最終的命運是怎樣的,不過至少他代表國內廣大企業從國外撿到了一個大大的教訓。"(張泉薇)新京報記者 張泉薇 北京報道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