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李樹人:“沾花惹草”的雜學大家

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李樹人與夫人。李樹人曾與金庸對酌。享受天倫之樂。李樹人與莊奴。  88歲的李樹人身體倍兒棒。    @華西都市報:"來是一坨肉,self storage去是一股煙;轉眼化烏有,剩點白面面。人生有常軌,來哭去是悲;歡樂在過程,怎能不去追?"88歲的四川省美食家協會會長李樹人,用這首打油詩道出了內心的從容和豁達。李樹人不光是美食家、社會活動家,也是文學家、慈善家,在養生方面,更有諸多心得。  "我總結出人生的幾句話:上是偶然,下是必然,處之泰然;生是偶然,死是必然,順其自然。"。 ??李樹人A養生秘訣  李樹人把自己的家,取名為"雙郭居",他常調侃自己,好比東郭先生和南郭先生的合體,有著東郭先生那樣善良得有些愚鈍的性格,而那些頭銜、名譽,很多也像南郭先生一樣,都是"濫竽充數"。他把自己的書齋起名為"三樂齋",哪"三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秘訣一:養生就是養心  前些日子,李樹人和幾位地產界的老闆聊天,開玩笑說他買了個四合院,"他們很奇怪,問我多少價格。我說三萬,他們以為是均價,我說是總價三萬。"老闆們更奇怪了,李樹人這才說出謎底,"我買的四合院在溫江大朗陵園,骨灰盒四四方方的,像不像四合院嘛。"�人大笑。  李樹人總結自己的養生經驗,"一句話,養生就是養心"。什麼叫養心?他說,一個人心態要平和一些,當官也好,做生意也好,都要有平和的心態。第一,不貪婪。不要有了還想有;第二,不攀比;第三,要交朋友,不要自閉。"我總結了幾句話:上是偶然,下是必然,處之泰然;生是偶然,死是必然,順其自然。"秘訣二:善於忘記,懂得放棄  李樹人之所以能笑對苦難,是因為他有一個養心的秘訣:"善於忘記,懂得放棄"。他記得的,都是快樂的、有趣的事情。"我10多歲的時候,日本轟炸四川,我和同學到仁壽郊外一個地方躲轟炸。那天晚上我們一群學生睡在草棚里。我睡得迷迷糊糊時,感覺有人在摳我的腳,越摳越痛,最後把我的腳都摳出血了。"李樹人說,他當時爬起來,問摳他腳的同學"你要咋子"。70年過去了,講起這件童年趣事,他依然開心地大笑。秘訣三:和年輕人在一起  上個月,有一家單位請李樹人去交流養生,李樹人去了一看,底下烏壓壓坐了一堆老年人,他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早知道今天這麼多老年人,我就不來了。"李樹人說,他最不喜歡和某些老年人打交道,因為有些老年人一看見他,首先問"老先生,你高齡了呀?"接著又問"血壓高不高","血脂高不高","有糖尿病沒有"……"他們反正一定要問出點病來才罷休,這是老年人的通病。"李樹人說,正是這個原因,他不太跟某些老年人接觸。  相反,他最喜歡跟年輕人接觸,每天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感覺自己也很年輕。"像年輕人的什麼'給力'、' 潘俊 之類的新詞,我都曉得。"  88歲的李樹人身體倍兒棒,沒住過醫院,沒打過點滴,連感冒都基本和他絕緣。"我不是不相信科學,但人有啥子病變,必定是身體某一方面不平衡了,我感覺自己是平衡的,去醫院幹嘛呢?"B鑽石婚姻  "風雨同舟數十年,相親相敬複相憐。為炊數米甘清苦,以草當衾耐酷寒。最愛人間真善美,遍嘗塵世澀酸甜。花開花謝尋常事,榮辱死生俱泰然!"這首李樹人寫給妻子的七律,概括了他們60年的相知相守。患難夫妻不帶朋友回家擾清靜  李樹人的夫人叫劉蕙林,今年84歲,以前是婦產科醫生。李樹人說,兩個人相處一輩子,互相尊重很重要。夫人性格跟他完全不一樣,喜歡一個人生活,他就讓她隨著性子來,而李樹人喜歡交朋友,夫人也支持他交朋友。以這次採訪來說,記者非常想到李樹人的家里看看,拍點生活照,但李樹人說,他和夫人有約定,不把朋友帶回家打擾她的清靜生活。  基本上,他們白天的生活軌跡像兩條平行線。李樹人出門上班,到處試吃新菜,和朋友會面。而夫人喜歡獨來獨往,幾乎每天都要去逛商場,夫人曾對他說,在商場里能看到很多新上架的東西,看到許多細微的變化,就像能聽到時代的腳步聲。  李樹人的作息時間很怪,凌晨兩點半才睡,上午十點半起床。他說,養成這樣的作息,主要因為他是家里的獨子,父母很寵,小時候和朋友玩到很晚才睡覺,後來喜歡寫詩,晚上才靜得下來,慢慢就都這樣了。他上午十點半起床,一般吃兩個荷包蛋,或吃點沙琪瑪,喝杯熱茶;中午飯一兩點才吃;下午五六點的晚飯一般都在外面應酬,象徵性地吃一下。而他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頓飯,是晚上12點半才吃的宵夜,這頓飯,夫人每天做,一做就是半個世紀。"  多年的相處,夫人的作息也隨了李樹人的時間。每天晚上12點,夫人在廚房里開始忙活了,"這麼多年都是她自己操作,不准我進廚房,我只管吃就是了。"李樹人說,他們吃得很簡單,就是一般的家常菜,"我覺得她做的菜很好吃,因為裡面包含著很多感情。"C廣交朋友  李樹人從小就喜歡交朋友。他的風趣以及博學,在美食界聲名遠播。有一次,來蓉的金庸在接受迷你倉的款待後還曾贈字給他:"食美則人美,人美則世事無不美矣"。結識名家與風流人物快意人生  曾有好友戲說李樹人朋友遍天下,"上自名人領導,下至地痞流氓,他都交!上至八十歲的老兒,下至兩三歲的奶娃兒,他都交!"李樹人愛交朋友的性格,讓他成為了社會活動家。他總結廣交朋友的經驗,得益于父親的教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把教育家陶行知的兩句話寫給我,告訴我說,你照著這個做朋友會越來越多。"李樹人父親所說的兩句話是:"敬其所長,恕其所短;義則居先,利則居後。"意思是,敬別人的長處,寬恕別人不足的地方;看到公益的事情,就搶先一步去做,對個人有利的就稍微退讓一步。"這幾句話對我來說是至理名言,是我這一生貫徹的座右銘。我照著去做,確實解決了很多朋友間的矛盾和摩擦,我的朋友也越來越多。"  十幾年前,李樹人曾經拜訪過季羨林先生。言談中,季羨林問他,"李先生,你認為什麼樣的人是好人?""季先生自己告訴我,好人就是百分之四十考慮自己,百分之六十考慮別人的人。將好人與壞人給出量化的標準,有意思。"  李樹人與金庸、莊奴、楊受成等名人都有不錯的交情,川內名家魏明倫、車輻更不必說,馬識途還曾是他的英語老師。車輻先生逝世,李樹人發出長長的嘆息,數次哽咽。D熱心慈善  上世紀七十年代,李樹人有一次生大病,被人送到醫院,他突然很想喝醋,而且是加了辣椒的醋。看護人員幫著去食堂問一下,有個師傅說認識李樹人,馬上弄了一大碗醋,放上新鮮的辣椒。李樹人一口氣喝下後,病居然痊癒了。這件事讓李想到要回報更多的人。呼喚善念一個微笑就是一種佈施  "5?12"地震之後,當時83歲的李樹人親自跑到災區,給災區人民送吃的。他還調動了各方面的關係,托人從北京包機,讓大廚們到災區組成"愛心食堂",解決災區人民的溫飽問題。李樹人還在溫江辦過學校,叫樹人學校,當時籌集5萬塊錢,主要是想解決農民工娃娃的讀書問題。  幾年前遇到的一件事對李樹人觸動很大。那天在鹽市口,他看見兩個小伙子一路嬉戲而過,把路邊的兩輛自行車撞倒在地上。這時有兩個60多歲的老年人路過,好心把車扶起來。而正好另外兩個年輕人走過來(可能是車主人),二話不說就對扶自行車的老人摑了一掌。李樹人走過去告訴年輕人,車子是別人撞倒的,這兩位老人是在做好事。不料年輕人說"關你屁事"。  "這事對我刺激太大了,居然可以這麼不分青紅皂白而且不辨事實。我想了很久,覺得現在的社會缺少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我們常常把慈善掛在嘴邊,可慈善並不僅僅只是捐幾個錢,慈善需要的是發自內心的善念和善行。"因此,李樹人馬上聯合很多書畫家、慈善家,著手創辦了四川省文化善行促進會,旨在培養和樹立起社會的善念、善行。  李樹人說,他夫人信佛,有時會把看書的心得告訴他,他很喜歡佛學裡面的這句話:"有時候一個微笑,就是一種佈施。"E文人雅趣  李樹人是個名副其實的大雜家。只要是美的東西,他都喜歡,都願意研究。曾經有朋友給李樹人寫過一個對聯,上聯是"琴棋書畫",下聯"詩詞歌賦",還加了個橫批"沾花惹草"。這正是他文人雅趣的寫照。"沾"花"惹"草靜靜傾聽花開的聲音  據說,張愛萍將軍生前曾和李樹人是好朋友。張的夫人叫李又蘭。李樹人專門寫了首新詩贈給將軍夫婦,詩名叫"你為什麼愛蘭"??"你為什麼不養桃花?你為什麼不種牡丹?……於是,我憶起蕭瑟的深秋,在那懸崖上,深谷里,溪澗邊,蘭蕙與野菊同開,共蒼松翠柏鬥風雪嚴寒。呵,我這才知道了,知道了,知道你為什麼不愛嬌花愛幽蘭。"  橫批"沾花惹草",其實是說李樹人喜歡花草,他還曾創辦過四川省花卉協會。李樹人在家里種了很多竹子,他說,希望自己的家是這樣子:一窗竹影、兩袖清風、三餐淡飯、四壁圖書。他不種花,只是喜歡欣賞。"我從文化的角度去研究花,你看蘇東坡寫的《花影》'重重疊疊上瑤台,幾度書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這種韻味你體會體會。還有花開的聲音,雨打芭蕉,雨打荷葉、雨敲竹葉的聲音,多麼美的意境。如果把花卉當成藝術來欣賞,不但能欣賞它的滋味,還可以欣賞它的意味、回味、趣味。"華西都市報記者 李欣憶  攝影記者 郝飛記者手記他把淚水凝結成了笑容  李樹人老先生很喜歡笑,有時偷著樂,有時哈哈笑,有時還一邊笑一邊手舞足蹈。我起初以為他這一生很平順,才會如此快樂。沒想到,他的笑容,是把淚水哭幹之後凝結而成的。  曾經,風華正茂的年紀,剛參加工作就被打成了"右派",後來吃了不少苦……可這些苦,李樹人居然可以刻意忘記,說起以前的經歷,他講的都是趣事,還可以自己把自己逗樂。  88歲的老人,現在還每天堅持上班,他忙美食家協會的工作,忙東吃西吃,為餐廳品菜提意見,閑不下來。他說,他年老的軀殼里,始終都有一種追求夢想般美好的激情。這種激情,來自于他對生活、對文化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對美食的癡迷。  千帆歷盡還能保持一顆素心,李樹人的笑容,依然如初生嬰兒般燦爛。文件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