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當局宜應對颱風下陸上交通

 八號風球期間不提供巴士服務乃理念僵化、卸責本意綜合發酵所致,自存倉提出希望下一個八號風球到時不再有相關的弊端重現。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八號風球期間仍有不少市民要上班,包括公務員、醫生、護士、記者,以及近年保障賭場日夜運作的大量員工。這些冒著風雨工作的市民,並非每人都公車或私家車接送。並且,在建構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目標的制度下,澳門更不可能是一座停止運作的「死城」。既然如此,就必須有公共交通工具提供有限度的服務。 無可否認過往澳門經濟欠發達,又有殖民理念的影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為官理念可以理解。於是八號風球期間全面停止公交服務的決定也就出現了。然澳門回歸後,八號風球下需工作的人士已是當家作主之澳門特區政府的子民和員工,論理在八號風球下的交通工具應得到政府的主觀和安排。然而,有關部門一句「不提倡為藉口便把責任推得一干二淨。庸官之行為,危害了澳門民眾的利益,又破壞了澳門的國際形象。 在八號風球期間,自願出車的的士收費稍供或數信現象就出現了,白牌車漫天叫價現象也出現了,但當局一籌莫展,連最交易做到的「事後諸葛亮」都難以勝任。近日,在社會和民間的壓力下,交通資訊委員會會議討論迷你倉新蒲崗八號強風球期間的公共交通問題。但得到的是喜憂參半的消息:喜的是,當局已接受民間建議考慮的士的額外保險和單項附加費問題,即是說已經願意考慮如何作「事後諸葛亮」了;憂的則有二:一是公共巴士服務大門還是關閉,在政府承接公共巴士主導權後仍然持這種立場,顯然是推卸責任;二:是對濫收車資的士司機竟然還考慮「工作權」不考慮永久吊銷工作證,這又是為了極少數害群之馬的司機而犧性公眾利益,犧牲澳門國際形象的庸言行為。 作為一個旅遊城市,許多公共服務是不能停止的,即不可能有任何時刻的「死城」現象。既然如此,就必須有限度有附加條件的公共交通服務,既為需工作的部份澳門民眾提供相應的後勤保障服務,也為建構國際旅遊休閒中心的澳門形象添磚加瓦。作為與否,決策權在最高行政階層。 最近的八號風球,暴露出交通當局長期推卸責任的弊端,也披露對相關部門官員理念僵化、推卸責任本意的不滿,更引出了要求庸官下台的民間壓力和民怨訴求。希望政府高層以雷勵風行的作風,責成權責部門盡快採取臨時的權宜措施,例如規定颱風期的士車資翻一倍,以及一些公共巴士線路以「小車模式」提供相應的服務等。◇            本報記者光幹迷你倉出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