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互聯網金融顛覆基金公司排名

  互聯網金融顛覆基金公司排名  內地基金最新排名顯示,儲存倉"天弘"憑借"餘額寶"躍居第二  □本報記者 葉�珊  就在大半年前,杭州網友曉寒還是理財"小白"(網絡用語,指在某方面比較無知的人),但如今一提起理財產品,她卻已是如數家珍:餘額寶、百發、百賺、網易添金……什麼最火她就去搶什麼,而且樂此不疲。  而昨日公佈的內地基金公司的公募資產排名,恰也印證了互聯網金融在過去這一年的來勢之凶猛。  據新華社報道,截至2013年年末,內地基金公司的公募資產規模淨值接近3萬億元。其中規模排名前四位的基金公司均超過1500億元,華夏基金穩居首位,天弘基金則憑借"餘額寶"躍居第二名。不得不提的是,在納入統計的78家基金公司中,超過一半公募資產規模則徘徊在200億元的生存線以下,處境堪憂。從第46名到第2名,天弘上演逆襲記  天弘基金的成功,堪比屌絲逆襲的勵志劇。  在推出餘額寶之前的2013年的一季度末,天弘基金管理的公募資產規模僅有105億元,居於全行業46名。到了第三季度,由於餘額寶規模的快速增長,天弘基金的管理資產規模已經達到668億元,居全行業第16名。  而剛剛剛出爐的2013年底公募資產淨值規模排序顯示,華夏以2126.66億元的資產規模衛冕成功,而借助餘額寶的高人氣,天弘基金扶搖躍升至行業第二,資產規模高達1943.62億元,嘉實基金以1536.75億元的規模排名第三。  這也意味著,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屌絲和高富帥之間,也只是一步之遙。  當然,面對這股狂潮,基金公司中的大佬們也不會坐以待斃:比如,華夏基金力推網上交易工具"活期通",易方達基金首批登陸淘寶網開店,嘉實基金聯手百度首創"團購金融"模式,目標直指協議存款。  畢竟,這波大潮,如果錯過了,可能就真的掉隊了。大佬們懂的。從理財"小白"到理財達人,草根理財熱情被全面點燃  去年6月,餘額寶上線,1元起購、操作方便,迅速在中國掀起了互聯網金融熱潮,曉寒正是被這股浪潮席卷而入的一員。  "一開始,只是一個包子錢,後來變成了肉包加豆漿的錢,每天賺點早飯錢,感覺蠻好。"曉寒說。  來自支付寶和天弘基金方面的迷你倉最平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餘額寶的客戶數已經達到4303萬人,遍佈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2000多個市縣,規模達到1853億元。其中,用戶人均持有金額僅為4307元,遠低於傳統基金理財動輒上萬元的戶均持有量。但這也帶動了大批"小白"用戶對於基金和理財的意識,擴大了整個基金理財行業的用戶覆蓋範圍。  據統計,自餘額寶成立以來,累計申購金額4294億元,累計申購1.4億筆;累計贖回金額2443億元,累計贖回2.5億筆;累計給用戶帶來17.9億元的收益。  餘額寶也只是開始。"用兒子的10萬元教育基金,上個月團購了百度的'百發',看了下收益率,應該在8%以上;還有2萬元閑錢,參加了網易的'添金計劃',如果算上網易的補貼,收益率應該能到11%;餘下的錢都存在餘額寶里,這幾天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居然有6.74%,估摸著,阿里金融也在悄悄給補貼了。"曉寒心裡的算盤,可謂一清二楚。  而她現在甜蜜又煩惱的是,要是領了年終獎,買什麼理財產品好呢?年底互聯網爭相搶錢,補貼之路未必能長久  不得不提的是,年末的銀行間市場極度渴求資金,短期實際利率一路狂飆,互聯網大佬們也紛紛出招與銀行搶錢。而近期,除早已入局的阿里巴巴、百度和網易之外,新浪、騰訊和搜狐也均傳出要發行互聯網金融產品。  去年10月,百度和華夏基金首次合作時打出了"8%"的預期收益率,雖然備受爭議,卻也為百度理財賺足了眼球。但由此,互聯網企業在與傳統銀行搶客戶時,也興起了開一條"土豪式"、"補貼式"的營銷之路。  但不得不提醒投資者的是,目前互聯網對高收益理財計劃進行補貼都有時間或額度限制。比如,百發最新推出的收益在8%以上團購產品,僅鎖定年末銀行1月期的協議存款;而網易的"添金計劃"採用限售的方式,雖然網易自掏腰包補貼投資者5%的收益部分,但每個用戶購買金額中最多只有2萬元可享受補貼,2萬元以上部分不享受補貼,補貼期限為3個月。  也就是說,大佬們"燒錢"也是有限度的。如果資金量有限,搗騰的實際意義不大。  一個更要命的問題是,這條補貼之路究竟能走多遠,互聯網金融會不會是另一個泡沫?屌絲在理財盛宴後,要留神。迷你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