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是否真有七彩?那是心中的理想——訪新年倒計時燈光秀總導演
"2014上海新年倒計時"外灘燈光秀的總導演趙蕾和她的小Q本報記者 邵劍平 攝本報記者 龔丹韻在寒風凜冽的上海早晨,儲存倉見到"2014上海新年倒計時"外灘燈光秀的總導演趙蕾。短發、嬌小,塗著淡淡的眼影,看到記者遞上的名片,微微一笑 "我2004年從新聞報出來的",距離一下子拉近。採訪時的第一感受,不是她說了什麼,而是她很忙、太忙,往往興致勃勃講到一半,就被工作人員拉過去做事,好不容易有機會繼續採訪,沒到1分鐘又被拉走,其間一起經歷了一場高效率的會議,各種繁瑣的工作還等著她會後趕緊落實,記者只能邊走邊採訪。工作人員已站在旁邊等候,直到實在等不及,看看記者採訪得差不多了,趕緊再度把她拉走。"蹬蹬"幾步,她嬌小的背影就迅速消失在眼前。像一個連軸轉的小陀螺。誰能找到7種色彩3個月。這是"2014上海新年倒計時"燈光秀從策劃�動到正式播放給出的大致時間。比起背後涉及的浩大配套工程,時間其實很緊。所以盡管此次燈光秀已是第三屆,有許多經驗可供參考,但工作仍然充滿挑戰。趙蕾反複與人提到的一個詞就是"色彩"。她和她的團隊考察了國外許多優秀的燈光投影秀,比如悉尼,除了著名的悉尼歌劇院,連小樓宇的投影都細細考量。在大量高亮工程投影的支持下,建築投影成為悉尼的一大室外景觀。每年一次的悉尼燈光音樂節是這座城市的藝術盛宴,更是一場神奇的工程投影秀。趙蕾的團隊將悉尼的景觀反複揣摩,感覺國際上的燈光投影秀不僅僅圖案設計好看,更重要的是色彩飽和度很高,建築感覺美輪美奐。相比之下,過去我們的燈光投影偏暗。受此啟發,此次的燈光秀亮點是色彩。無獨有偶的是,在尋找素材的過程中,她發現國內其他燈光投影秀也開始流行豔麗顏色。"希望大家觀賞的時候,能找到7種顏色。 "趙蕾開玩笑說道。是否真的有七彩?這只是她心中的理想。能瞬間改變顏色,能在音樂節奏中變化……國際流行的諸般手法,趙蕾都在技術上進行了測試與嘗試。當然,最終效果,還是要讓觀�品評。為什麼是小Q2013年12月28日,外灘浦發銀行大樓的一樓,燈光秀的倒計時工作協調會正在進行中。趙蕾發言:"希望小Q不要被否決。 "小Q是上海旅遊節的吉祥物,也是此次燈光秀的主角。在整台牆面投影中,唯有小Q有動態表演,需要吊威亞,從馬路對面滑到燈光秀的舞台。不過小Q這一滑,引來各部門探討。有人就威壓的承重問題建議進一步加固,有人擔心萬一控制動作的電腦卡住怎麼辦,務必準備人工方案能手動把小Q拉回來,還有人擔心萬一小Q掉下去,底下人山人海……最終決定,讓質監、安監、電力等部門專家一起去做評估和檢查。沒想到短短9分鐘的燈光秀,背後需要涉及如此多的部門協調。好在,大家不怕麻煩,小Q的方案保住了。為什麼一定要小Q呢?趙蕾解釋說:"燈光秀做了兩年後,我們正在尋求突破。 "這種突破在於,利用建築結構來玩光影變化玩得再多,大樓本身不會變化,所以還是有局限,那麼,如何加入一點新的迷你倉最平西?大家想到了去講一個故事。但要在不到9分鐘的時間講一個故事幾乎不太可能,不如就找一個主線人物吧。"想了好多人物,自行設計的也有,真的小孩也有。 "趙蕾說,所有這些人物,都涉及一個問題,為什麼是這個孩子,不是別的孩子,真人一定有名有姓,用真人的合理性、代表性在哪裡?由此帶來很多疑問,不斷自己否定自己。"後來方向轉為找一些卡通人物,和上海有關,能夠代表上海,比如三毛、海寶。"然而三毛比較傳統,形象上也不太符合燈光秀的風格。海寶是世博會的吉祥物,有局限,且這個形象大家普遍比較熟悉,缺乏新鮮感。突破是在某次與旅遊局的同事一起討論時,對方忽然說,上海旅遊節一直有一個吉祥物形象,就是小Q,Q代表品質。趙蕾一看形象,覺得很好玩,無論作為旅遊節形象還是城市形象,都很符合。再讓製作團隊做成三維動畫試試,一看感覺"OK",富有童趣,合理合適。之後一路通暢,匯報交流方案時,所有人都覺得選擇它,沒有太多疑問。"觀�不可能把投影秀的八九分鐘全都記住,只要記住一個片段或一些細節,就說明我們沒白做。 "趙蕾在小Q的創意上,就是賦予這樣的期盼:即使多年後觀�們對整個燈光秀都不復記憶,與人聊起時,還能說到"我記得有個可愛的小Q……"。不改到最後一刻不算數"好的東西就不要丟棄,既然好,所有人都記住了,我們就依然保留。 "趙蕾此次沿用了上一屆燈光秀的"笑臉牆",不過稍作修改的是,此次的內容全部是孩子的笑臉。"不是因為我們用了卡通形象,就得去找孩子。而是因為未來就在孩子身上。 "趙蕾描述說,為了去拍孩子的笑臉,團隊專門尋找學校、幼兒園,配合孩子的作息,午休不能拍,早上才行。而更大的困難在於,這是動態攝像,需要孩子做動作。但孩子並不能完全理解,有時候對他們講故事,他們依然不笑,為了拍到孩子開心的笑臉,攝製組耗費了極大的心力。其實更費心思的不只是拍攝,更是修改。燈光秀方案一直處在反複糾結中,遠遠超出"幾易其稿"的概念。"屏幕上看色彩很好,投到牆體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趙蕾說,反複的測試和調整,精益求精是常態。即使正式彩排之後,若有需要,估計還會細節修改。她甚至比喻為"就好比家里的裝修,永遠沒有完美,總會留有遺憾"。而每一台晚會,盡管各個工種都竭盡全力,總會留下下一次可以更完美的地方。"作為燈光秀的導演,畫面、舞台等內容上的壓力還不是排名第一的,最大的壓力在於協調。 "趙蕾坦言,從開工起,前期忙於創意,後期就是忙於協調,涉及到的工種和環節實在太多,需要和各方面溝通。任何一個導演都清楚,晚會就是合成,合作才能成功,而燈光秀牽涉到的合作就更多。"一般開會,我一上來就先謝謝各單位各部門,我對此深有感觸,由於我一個動作展示,就需要許許多多人配合,大家很辛苦。 "在她眼中,很難說做到哪一步才算是成功。即使討論好幾遍,依然會有新想法不斷冒出來。採訪末了,趙蕾喊了一句:"改唄,不改到最後一刻不算數! "迷你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